中国经济网

时间:2024-02-20 发布:贝博官方下载地址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是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自治区位于西北地区东部,黄河上中游,周边与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毗邻。疆域南北狭长,相距450公里,东西相距约250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04度17分-107度39分,北纬35度14分-39度23分。

  [行政区划] 全自治区下辖一个地区(固原地区),三个地级市,二个县级市,15个县。

  [地形]宁夏地势南高北低,呈梯状下降,境地迭起,平原错落,丘陵连绵,沙丘、沙地散布。全境由北向南分为贺兰山山地,银川平原、灵盐台地、山地与山 间平原、黄土丘陵和六盘山山地等六个地貌区。

  贺兰山位于自治区西北部,山体东北~南西走向,中段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段是自治区重要煤炭基地。山体绵延近200公里,最高峰敖包疙瘩海拔3556米,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

  银川平原包括黄河冲积平原和贺兰山山前洪积倾斜平原,面积约8000平方公里。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坡降约1/4000,土地肥沃,沟渠纵横,有“塞上江南”之美称,是自治区农业精华地段。 灵盐台地为鄂尔多斯高原一部分,包括灵武市东部和盐池县中、北部。面积约9000平方公里。

  宁中山 地与山 间平原,山 地与平原相间分布,平原海拔1300-1500米,山 地海拔1500-2600米,面积约90000平方公里。

  宁南黄土丘陵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00米左右,黄土覆盖深厚,气候为半干旱区,降水集中且年际变化大,沟壑十分发育,面积约20000平方公里。六盘山 位于自治区南端,一般海拔2100-2900米,最高峰马万山 海拔2954米,气候阴湿,降水较丰,植被状况较好,是自治区三大天然林区之一,又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约2200平方公里。

  [水文] 卫县甘塘、盐池县东部为内流区外,其余地区无属黄河流域。黄河多年平均入境流量325亿立方米。在黄河及其各级支流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102条、大于500平方公里的27条、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14条、大于10000平方公里的只有黄河和清水河2条。向北流入黄河的清水河、祖厉河和苦水河,具有水量小、矿化度高、泥沙多、径流量变化大等特点。向南流入渭河的泾河和葫芦河,具有水量较大、矿化度较低、泥沙较少、径流量变化小等特点。黄河黑山 峡-青铜峡河段,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在黄河支流中,只有泾河水量较大,水力资源相对较多。

  [气候] 宁气候为典型大陆性气候(大陆度为52-68),宁夏气候的基本特点:冬寒长、夏热短、春暖快、秋凉早;干旱少雨、蒸发强烈;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气象灾害较多。年降水量从北到南200--500毫米,60%集中在夏季。无霜期5个半月左右。

  ◆光能资源。宁夏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光能资源丰富,高于同纬度的华北地区,仅次于青藏高原。年太阳辐射总量为每平方米4936~6119兆焦耳,由南向北递增,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年日照时数为2194.9~3082.2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0%~69%,其时空变化规律,与太阳辐射类同。

  ◆热量资源。宁夏年平均气温在5~9℃之间,除贺兰山 、六盘山 因海拔高形成两个低温区外,全区呈现逆纬向变化,由南向北递增。气温的年、日较差大,年较差在22~33.5℃之间,日较差为9~16℃。大于、等于0℃的积温2568.8~4041.1℃,大于、等于5℃的积温2388.7~3902.3℃,大于、等于10℃的积温1883.9~3564.9℃。日最冷气温大于2℃的无霜期为113~116天,日最冷气温大于0℃的无霜期为139~177天。

  [水资源]宁夏水资源十分贫乏,全区地表水资源8.8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25.3亿立方米,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的重复计算量23.7亿立方米,综合水资源总量为10.5%亿立方米。

  ◆地表水资源。宁夏地表水资源多年平均为8.89亿立方米(未计黄河干流过境水量),平均年径流深为17.2毫米,年径流深大于5毫米的地表水资源只有8.45亿立方米。宁夏河川径流量主要分布于泾河、清水河、葫芦河,占全区径流总量的81%。径流的年内分配,70%~80%的径流集中在6~9月,形成汛期,而11月至翌年3月径流量仅占总量的20%左右,则为枯水期,许多小河断流。 黄河在宁夏多年平均过境径流量为325亿立方米。按照黄河水利委员会的规划方案,分配宁夏年用黄河水量为40亿立方米,现已实现利用34亿立方米左右。

  ◆地下水资源。 宁夏地下水资源量为25.3亿立方米,主要补给来源为农田灌溉渗漏,若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的重复计算量,实际地下水资源量只有1.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集中分布于宁夏平原,年内丰枯期变化规律与地表水一致。

  [土地资源] 据自治区土地管理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变更汇总数据,全区耕地1267860公顷,垦殖率为24.47%,园地27952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54%,林地267211公顷,占5.16%,牧草地2466800公顷,占47.62%,未利用地806976公顷,占15.58%。耕地中旱耕地占70%以上,旱耕地中基本农田不到30%。 宁夏的土地资源质量不高,天然草场退化严重,土地沙化问题突出,有林地中次生林面积比重大,老灌区耕地盐渍化任旧存在。同时,宁夏土地资源较为丰富,人均占有量较多,开发潜力较大;宁夏中、北部土水热组合较佳,有利于农林牧渔业综合发展。

  [野生生物资源]由于宁夏地理环境有着非常明显的过渡性特征,所以野生动植物物种资源较为丰富。

  ◆野生动物有哺乳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鱼类等经济动物,有51种国家保护的珍贵稀有动物,有37种有害动物,有125种天敌动物。宁夏境内有国家保护的珍贵稀有动物51种,占自治区野生动物种数的12.3%,其中黑鹤、中华秋沙鸭、金钱豹等8种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马鹿、岩羊、蓝马鸟、红腹锦鸡等43种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野生植物有917种药用植物,有14种国家保护的珍贵稀有植物,还有纤维植物、观赏植物等经济植物。宁夏境内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4种,其中四合木、胡桃、裸果木等3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羽叶丁香、野大豆、黄芪等11种属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所有这些珍贵稀有野生动植物,大部分分布于贺兰山 和六盘山 。

  [草场资源] 全区有牧草地246.68万公顷,其中天然草场239.98万公顷、改良草场0.83万公顷、人工草场6.07万公顷。因宁夏绝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属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降水稀少,草场类型多为干草原、荒漠草原,其面积占全区草场总面积的79%。这类草场植被覆盖度低,植物种类少,产草量和载畜量较低,属于三、四等,六、七级草场。

  [林木资源]全区有有林地,120444公顷、灌木林地43190公顷、疏林地11284公顷、未成林地88844公顷、迹地1099公顷、苗圃2351公顷,有四旁树18000万株。宁夏林木资源以人工林为主,六盘山 、贺兰山 、罗山 是自治区三大天然林区,面积约为94667公顷。全区木材蓄积量778万立方米,约占全国木材蓄积量的0.07%,人均木材蓄积量1.49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数的9.04%.

  ◆煤炭。宁夏煤炭资源不仅储量丰富,煤种齐全,煤质优良,而且埋藏较浅,赋存稳定,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开采条件好。全区累计探明储量313亿吨,保有储量310亿吨,埋深2000米以上的预测储量1721亿吨。全区含煤地层面积11689平方公里,含煤面积8955.5平方公里。宁夏所产煤质地优良,尤以贺兰山 汝箕沟矿区的优质无烟煤为佳,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比电阻率高、精煤回收率高、的煤块煤率高、机械强度高、化学活性高”的特点,是宁夏重要的出口创汇资源。全区已建成矿区50个,年生产能力1600万吨左右。

  ◆石油。宁夏东部灵盐台地有含油气面积64.8平方公里,是长庆油田的组成部分,探明储量3823万吨。现已开采的有六处,均为小型,年采油能力100万吨左右。

  ◆天然气。宁夏天然气有四种成类类型,即油型气、煤层气、混合气和沼气,主要分布于灵盐台地,其中煤层气有广阔前景,正准备立项做前期工作。

  ◆石膏。宁夏石膏资源十分丰富,探明储量12.78亿吨。目前仅有小规模开采。

  ◆石灰岩。全区水泥用石灰岩矿探明储量36214万吨,主要分布于银川市干沟、套门沟,青铜峡市野猫子山 ,固原县三关口等地。全区化工用石灰岩探明储量11150万吨,主要分布于银川市驴驴沟、中卫县天景山 、同心县青龙山 ,盐池县萌城等地。

  ◆石英砂岩。全区玻璃用石英砂岩探明储量811万吨,主要分布在石嘴山 市正义关和红果子。除此以外,宁夏还有硅石矿,探明储量1661万吨,主要分布银川市大口子和石嘴山 市柳条沟。

  [旅游资源] 宁夏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主要的旅游景区包括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旅游区的主要景点有:坐落银川市西郊35公里处的西夏王陵、西夏至元代时期的拜寺口双塔、银川市老城北郊海宝塔(俗称北塔)、始建于公元1050年的承天寺塔(俗称西塔)、银川市老城区中心的鼓楼、玉皇阁、银川市老城的南关寺、贺寺山 岩画、镇北堡华夏西部影视城。在六盘山 也有大量的人文景观,如战国秦长城、须弥山 石窟、六盘山 红军长征纪念亭、西吉将台堡红军会师纪念碑、固原博物馆。在银川市与灵武市、陶乐县交界处的黄河两岸,规划了金水旅游区,面积103平方公里,区内风景名胜和人文景观富集。有横城堡(西夏城)、明长城、横城汉墓群、水洞沟遗址、 “黄河颂”雕塑。其他著名的人文景观有:一百零八塔、中卫高庙、石空寺石窟、同心寺、纳家户寺、牛首寺。

  ◆贺兰山 自然保护区。贺兰山 坐落自治区西北部,东麓山 体陡峭,林木茂密,动植物种类非常之多,是干旱地区少有的有代表性的自然综合体和比较完整的自然ECO。苏峪口、滚钟口、拜寺口等景点是正在开发建设的旅游资源。

  ◆六盘山 自然保护区。六盘山 山 势挺拔宏伟,景色秀丽多姿,每到春夏季节,山 花遍野,林木成荫,气候宜人,青山 绿水,风景如画。1988年被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划定自然保护区面积2.67万公顷。六盘山 自然景观景点繁多,老龙潭、凉展峡、二龙河、荷花苑、秋千架等旅游景点开发前景广阔。

  沙湖旅游区。沙湖位于平罗县西大滩镇南3公里,距银川市57公里。沙湖原名前进湖,1989年开发为旅游区,因湖的南边有300余公顷沙丘,故命名为沙湖。沙湖湖水洁净,林草葱茏,湖光沙色,绿波荡漾,一丛丛芦苇千姿百态,错落有致,芦花摇拽,景色怡人。高大沙丘横亘湖南,碧水黄沙,既有江南水乡景色,又有塞外大漠风光。自辟为旅游胜地后,每到夏秋季节,游客络绎不绝,几年来共接待数百万区内外游客,已成为中国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沙波头自然保护区。沙坡头位于中卫县城西南15公里黄河左岸,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包(头)兰(州)铁路和黄河通过自然保护区内。1983年批准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乘坐羊皮筏横渡黄河、骨沙聆听“沙波鸣钟”、观赏透明耀人的龙泪泉。同时,沙波头自然保护区还有保护、研究沙生植被、湿生植被、人工植被、野生动植物等物种资源的作用。

  2001年是“十五”计划的起始之年,也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分重要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区各族人民以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七一”重要讲话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以西部大开发总揽全局,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逐步加强宏观调控,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着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努力克服世界经济持续走低、国内经济提高速度减缓等坏因的影响,开拓创新,务实苦干,使国民经济在上年较快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良好势头。2001年经济运行的特点

  初步统计,全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0.1%,高于全国中等水准2.8百分点,增幅位居西部省区前列,经济稳步的增长速度已连续四年高于全国中等水准。一年来,经济运行状态趋势平稳,月度和季度间经济增长率均保持在10%以上,波幅相对平稳,没有大的起落。从三次产业看,农业生产呈现恢复性增长,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9.5亿元,增长6.3%,对全区GDP的增幅 发挥了积极的支撑作用;工业经济运行良好,建筑业继续保持强劲增势,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35亿元,增长11.3%,其中工业完成增加值102.2亿元,增长9.7%,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2.8亿元,增长17.3 %;第三产业稳中趋快,尤其是旅游、房地产、邮电通讯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对经济稳步的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13.8亿元,增长10.5%。市场物价平稳运行。全区零售物价与去年持平,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上涨1.6%。国民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年度宏观调控目标顺利实现。

  农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农作物特别是粮食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一直在优化,优质农产品种植已开始向区域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宁梗16号等优质水稻种植培养面积超过50万亩,占全区水稻面积的55%,永粮15号等优质小麦养殖面积近15万亩,优质专用玉米面积达到16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11%;在遭受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全年全区粮食总产量达到274.8万吨,增长8.7%。畜牧业继续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已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肉类总产量、禽蛋产量和牛奶产量分别达到21万吨、 8.7万吨和 27.6万吨,分别增长10.5%、14.5%和16.8%,畜牧业连续三年以两位数增长,其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99年的28.3%提高到2000年的33.5%,去年仍稳定在33%以上,比全国中等水准高3个百分点。

  全年工业公司完成更新改造投资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占全社会更新改造投资的比重达81.4 %,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通过对电力、煤炭、冶金、造纸、化工、机械、建材等传统支柱产业的改造提升,太西集团、青铜峡铝厂、恒力钢铁、长城须崎、美利纸业等一批行业骨干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有效的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2001年电力、煤炭、造纸、化工、机械制造等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9.6 %、5.2 %、5.2 %和 8.0 %;新兴起的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增强了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有色金属、电气机械、仪器仪表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5.7%、16.3%和19.1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1%,对工业经济稳步的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全区权重较大的产品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增长,2001年全区发电量150.3亿千瓦时,增长9.8%,原煤1635.7万吨,增长3.4%,化肥69.2万吨,增长13.2%,机制纸23万吨,增长21%,水泥311万吨,增长15.9%,铝锭15.8万吨,增长35.3%。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和上市公司的规模优势与竞争实力明显地增强,成为带动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出口创汇的大户,截至11月底,宁夏有色金属冶炼厂、吴忠仪表集团、太西集团、长城须崎公司实现利润分别增长38.6 % 、14.7%、59.3%和20.8%。在巩固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三年成果的基础上,工业公司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继续改善。截至11月底,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公司完成出售的收益237.7亿元,增长15.5 %,上缴税金14.1万元,增长5.8 %,盈利企业纯收入额达到7.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公司完成出售的收益185.9亿元,增长18.3 %,全区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的亏损面比上年同期下降6.4个百分点。我区多年亏损的煤炭行业实现全行业扭亏为盈,实现利润达到2982万元;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大幅度的增加,同比增长4.3倍;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实现利润稳定增加。

  去年,交通运输、邮电、房地产、旅游以及信息服务业等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铁路货运总量达到2088.7万吨,增长8.4%,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2.6亿元,增长49.8%,年末移动用户电线万人公里,增长8%,房地产竣工房屋面积达到150.47 万平方米。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亿元。受上述因素影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8.2%,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拉动经济稳步的增长3.9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达39%。

  投资需求继续保持迅速增加。去年以来,全区各地区、各部门继续贯彻执行国家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积极争取各方面建设资金,抓紧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和资金的落实到位,投资需求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依然成为支持经济稳步的增长的主要力量。全区共争取国债资金27.7亿元,涉及14个行业119个项目,比上年增长54%。2001年全区完成全社会投资195.8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国有投资125.5亿元,增长24%;非国有投资70.2亿元,增长18%。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提高18.5%,更新改造投资提高12.8%,房地产投资提高42.7%。全区13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3.7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27.4%。其中青铜峡铝厂三期扩建工程、古王高速公里等重点项目已竣工。

  去年1月和10月,两次提高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按时足额发放了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逐步扩大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覆盖面,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同时,住房、旅游、教育和信息服务等消费领域的消费环境和政策进一步放宽,为我区消费品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全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9亿元,同比增长9.6 %,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据海关统计,截止12月底全区进出口总额达53597万美元,同比增长21.0%,其中出口35601万美元,同比增长8.75%,进口17996万美元,同比增长55.74%。

  去年,在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情况下,财政收入、城镇和乡村居民收入等反映经济运行质量的指标均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金融形势运行平稳。截止12月底,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7.5亿元,增收5.3亿元,增长32.4 %。其中各项税收收入增长33.4%,个人所得税增长57.7%,企业所得税增长129.9%。全区一般预算内支出93.3亿元,同比增长53.4%,其中,基本建设、企业挖潜改造、城市维护支出增长较快,分别达到157%、37.4和33.1%。全区金融机构期末存款余额468.87亿元,比年初增加72.38亿元,其中,城镇和乡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57.97亿元,比年初增加28.62亿元;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41.39亿元,比年初增加58.17亿元。去年以来,随国家调高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工资标准,并建立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全区有近26万职工及离退休人员受益,同时,按照“两个”确保,加大了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力度,扩大了覆盖面,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做到了及时足额发放,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544元,比上年增长12.87%,加快3个百分点,比全国中等水准高4.6个百分点。受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价格的回升的影响,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23元,增长5.7%(2000年下降3.7%),比全国中等水准高1.7个百分点。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抓住各种机遇,积极实施国家扩大内需为主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自1998年以来,全区已累计争取国债资金67.9亿元,有力的带动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5年以20%以上的快速地增长,一批着眼于改善发展环境、增强发展后劲的交通、通信、水利、电力、环保、城市公用事业等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一批工业重点技改项目和新的生产性项目相继发挥效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48万亩,同比增长21%;退耕还林还草试点示范县由去年的5个增加为8个,完成退耕还林还草58万亩;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及天然林保护、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工程顺利实施。全年已批准利用外资投资项目43个,实际利用外资5086万美元,其中直接利用外资由去年的1283万美元增加到168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0.9 %。全区共签订各类经济技术合作项目365个,已实施各类经济技术协作项目142个,引进外省区资金18.29亿元,到位资金4.53亿元。

  资料来源:《200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统计公报》 《中国地区发展回顾与展望》

下一篇: 4949